浅谈新时代两邻理念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路径
2023-02-28  

社会治理是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是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联系在一起的,以共同的社会规范规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行为,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智能化是与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等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概念,将“智能化”一词引入社会治理之中形成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突出社会治理体系内部依托智能化技术发生的组织形态变化,强调社会治理参与主体、方法、路径等在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实现效果,建立起涵盖智能化社会支撑水平、社会安全智能化水平、智能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参与的智能化水平,契合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主题。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两邻”理念下,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以及现代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从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基本内容要求入手,在规划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建设、开放应用、平台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尝试为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提供分析的维度。加快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规划、构建包含“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六大类数据、“两邻”特色的数据驾驶舱建设、加强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两邻”理念下基层治理现代化拓展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范围,畅通了群众诉求通道,完善了政府的精细化治理能力、精准化服务水平、科学化决策能力以及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协同,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使得政府治理体系内的部门协同、精准治理、公共服务、决策反馈水平大幅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打造了以社区网格化治理、重点人员精准化管理、社会治理业务融会贯通的数智化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在政务平台中,整合“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六大类基础数据,整合服务功能和信息数据资源。通过采集、整合、共享等多种方式逐步夯实社会治理数据基础,用数据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积极建设基于智能化手段的一体化政务平台,提高数据融合的效果,不同治理层级之间、不同职能之间的数据融合程度,实现数据的平台化、可视化、共享化,发挥其在风险预测、科学决策方面的作用,让数据“跑起来”,充分利用政务平台实现治理惠民,服务便民。提高服务的精准度、提升服务效能,构建起横纵结合、融会贯通的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数据共享实现治理区域、治理领域、治理机制的互联互通,让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

“两邻”理念下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智治”路线,变革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树立智治的治理思维;构建多元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平台,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构建具有“两邻”特色的数据驾驶舱,搭建信息指挥平台;营造舒适的数智化人才工作环境,壮大复合型智能化人才队伍。

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各级党组织发挥引导作用、推动作用。以“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为目标,提升群众满意度,以构建包含“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六大类数据内容,形成并依托此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驾驶舱,融合“互联网+”“融媒体”等工具、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和方法改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公共服务品质,更好的服务于“两邻”关系,推进高效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基层社会治理。让数字经济成为数字政府的驱动主体,提供最新型的先进设施和计算设备的同时,整合基层治理主体力量实行“共治”,凝聚共识发挥“共治”效能。建立完善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手段,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技术的有效供给,并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动力。在“两邻”理念下,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成立机构、建立运行机制,将群众集中到智能化平台中。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德治,以法规、约定作为行为约束的手段。发挥智能化科技手段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赋能,用“小平台”“小程序”办好为群众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实现服务的全程化、精准化、高效化,实现管理的精准化、有序化,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能治、善治,凝聚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社区、群众、商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在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聚合作用,让服务高效、管理便捷、群众满意,切实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数据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通过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手段的变革,融合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群众的治理参与度,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积极性,让基层社会治理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智能化,推动数据化,间接推动数据共享及融合机制的发展,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施政更精准、服务更高效,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感知社情民意。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前提下,科技支撑必不可少。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必须把握“整体性治理”和“精准化趋向”两个核心特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与场景化,成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能动力。